Thursday, September 11, 2008

谁来关心文化遗产?

二战接近尾声之际,德军节节败退,盟军却势如破竹;1944年9月,一支英军先驱部队来到意大利托斯坎纳(Tuscany)省东南部一个叫做圣瑟波科若(Sansepolcro,原意为“圣墓”)的小乡镇,准备给敌人来个迎头痛击。

接到上级命令了,陆军军官安东尼·克拉克(Antonie Clarke)二话不说,马上指示炮兵将炮口对准目标,连环发射了无数颗炮弹。一霎间,轰隆隆爆炸声不绝于耳,硝烟弥漫。可是,饱读诗书的安东尼隐隐觉得不安,下意识里把眼前的小乡镇和自己在战前阅读过的书联想起来:

“……当它如水晶般灿烂地矗立在我们眼前,简直是一幅世界上最伟大的画作。”著名英国小说家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其1925年出版的一本游记中写道。

这名军官赶紧取消炮轰行动!仿佛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他的举动不仅仅成功保全、拯救了早期文艺复兴巨匠皮耶罗·德拉·弗兰契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 1415/20-1492)的《基督复活》(The Resurrection)──亦为这幅大约竣工于1460年、富含传奇性色彩的湿壁画作品添增一段佳话,──而且,还使到辟建于九世纪的古城免遭战火摧毁。

圣瑟波科若乃是皮耶罗的家乡,他生长于斯、亦终老于斯。《基督复活》则是艺术家壮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此间市政厅委托他绘制的诸多壁画中最具有感染力的,所以显得意味深长。

画面中心,只见主角人物正从墓穴里缓缓站起来,身上披着浅红色的裹尸布,右手握着一支(象征死而复生的)旗帜,其眼袋既黑且深,俨如许久不曾入眠了。创作者把四名罗马卫兵安置在画面下方,并以精湛的透视法,巧妙地拟造出惊人的视觉效果,让欣赏者得以从立足点上仰观、见证了耶稣显灵的那一刻;惟,众人皆醒,那些卫兵却酣睡着,根本不晓得奇迹已经出现。

尽管赫胥黎将它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画作”,这幅壁画作品亦曾被当地猪头猪脑的官员用白漆涂掉……在黑暗中默默度过逾百年以后,经由有识之士大力抢救与修复下,此人类瑰宝始获重见天日,整个“复活”过程非比寻常,更不可思议。

若非如此,也许就没有小说家特地去寻访、品赏、且秉笔直书刊下了上述褒词,乃至后来的陆军军官为了一幅旷世之作而违令停止轰炸圣瑟波科若的好人好事了!

迩来,槟城乔治市与马六甲古城区申遗成功,真所谓几番曲折、几番风雨,铁树终于开花了。然而对于两地──甚至可以扩大至全国各大城镇——凡事皆以经济目的、效益为考量重点和检验标准的老百姓,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冲击呢?倘使《基督复活》的事迹发生在马来西亚,其命运将会完全一样吗?我国的城市规划及定位有没有可能因为一项文化遗产的颁布而改变?

原载《光华日报·众议园》作者专栏“肉身思考”(2008年8月3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