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19, 2010

无惊梦中做憨人

近来,鄙人喜好有二,其一为恶补经济常识。这是自己认识肤浅的领域。

多亏“网络大学”的方便之门总是敞开着,我很快便搜寻到自我摸索的途径,即由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所主持的“解读资本”读书小组之开课实况录像。

(有关读书小组网址:http://readingcapital.org/

哈维(下图)的学术视野及思想内涵贯通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他不仅仅是一位“以地理思维之长(空间观察),见人文社会之短(批判弊病)”的地理学专家,在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领域均有卓越建树,出版过《地理学的解释》(1969)、《社会公正与城市》(1973)、《资本的界限》(1982)、《后现代性的状况》(1989)和《希望的空间》(2000)等论著。(注)


在《希望的空间》这部著作中,哈维将自己长期对资本运作逻辑的研究加以深化,冀能在全球化规模上把身体(body)和政治人(politic person)确立为当下普遍诉求的根基,并将人的劳动以及生活尊严之普遍权利作为中心内核来构思、设计其乐观主义的未来社会图景。

他以地理学者特有的批判视角指出:迪斯尼乐园般的城郊住宅区犹如一种“堕落的乌托邦”(degenerate utopia),这些看似悠闲、雅致的人造花园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无视于外间乌烟瘴气的真实世界。

自一九七一年以来,哈维几乎每年都获邀参与组织研读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读书小组,或是在大学里开办相关课程;这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著作。七十多岁的他不但对《资本论》展露了极大热情,更甚的是,他亦把阅读该书视为一种积极的政治行为!

根据哈维解释,《资本论》综合了三种主要的知识背景:一、英国新古典经济学(如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理论学说);二、德国古典批判哲学(如康德、黑格尔及费尔巴哈等人的思想体系);三、法国乌托邦政治传统(尤其是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观点);而贯穿整部大书的,则是马克思本身特别倾心、侧重的理性认识与辩证关系的表述方式了。


目前于纽约市立大学(CUNY)研究中心任教的老先生因此好意地提醒所有学员/读者,散见于全书各章节的“appeared”绝不能跟“is”等而论之,而且,万事万物也不能统统化约为“有其果必有其因”的所谓“对立-统一”关系结构中;如若不慎从此种分析性的讨论角度介入,难免就会乖离作者原意了。(上图为1934年出版的插图版马克思《资本论》)

商品(commodity)作为一个特殊的解释单位,尽管它是众人皆知的概念,然而在马克思的论述里却指涉了两个不同方面的事态,大体来讲,亦即是阐明“每一件商品都必须同时具备使用的价值和交换的价值”。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交换价值。

鞋子、雪柜、汽车等一律可以用来喻示商品的使用价值(use value),反观价格(price)则恰如其分地表征了商品的交换价值(exchange value)。进一步地说,这两种相对性的价值始终取决于日常生活需要的实际价值(real value),而并非所谓“感觉值得买”有关商品的真实价值(authentic value)。

由此大概能够理解,价格的决定,既需要把商品生产所投入的种种要素/资本(包括劳动力和广告费等)从头到尾地总计起来,亦需要参照、仰赖于社会需求始能定夺。易言之,套用哈维的话来讲:撇开复杂的信贷利息不谈,显见商品的价值乃取决于社会需求下的劳动时间了。(附图)


今天,大家置身于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里,每日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必须与商业机制捆绑在一起。对于形形色色的消费方式,从丝袜奶茶到叉烧鸡饭,从名牌服装到豪华公寓,从股票市场到艺术市场,等等,压根儿不会感到陌生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唯一目标就是要争取市场全面自由化。

唯有在此种情形下,资本家则用不着烦恼如何使商品不断增值的问题:市场扩张越大,资本流通越快,投资的人越多,价格就会越高。

举个例子来说,一直以来,房地产都被视为一项长期投资的项目。人人趁年轻时向银行贷款购买房子,尔后长年累月朝九晚五安分守己地卖力工作,遂以每月劳动报酬中的百分之三十来支付欠款与利息;假如没有意外,临退休前便会拥有一间可供自己和家人安居的寓所了。

可是,现在呢?就投资心理来说,愈来愈多人选择相信在二〇一〇年以马币三十五万令吉买下的房产,不出五年内必将能以马币五十万令吉脱手,一进一出,十几万便平安入袋了。群众思想感性,一往情深,认定屋价只升而不降,无怪乎连许多中低工资的新科白领也对着房屋市场虎视眈眈,垂涎欲滴,无惊梦中做憨人!


这个现象让大卫•哈维不禁摇了摇头。他洞见全球城市大事建筑,务必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依此毫无节制的发展趋势,有限的地球资源恐怕将在转眼之间殆尽,人类到时候该往哪里去呢?再说,众人鬼迷心窍,倾全力搜刮资本,累积财富,即使生活空间不再优质化,生态环境愈来愈糟糕,彼等岂有多余时间去过问呢?更甭说重视邻里互动,捍卫居住权利,促进社区转型,支援政治运动,抑或创造人生价值了。

于是他大声疾呼:我们需要对资本主义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造,而如何自由地扩展“社会需求”的解释框架,俨然是当下的我们不可或缺的主动行动。

与此同时,论调颇发人深省者,莫如美国文化左派学者邓肯•佛利(Duncan Foley)的一番话了,其大意是:如果人人都强调个人财产乃至个人利益之重要性,无形中显示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结构崩溃了。“资本主义,”他接着宣称,“从哲学意义来讲,无疑是建立在一种非理性的基础上,诸众向而往之的社会和谐,实在难以持续维持百年。此种社会制度岂有常胜不败之道理?”真所谓警世之言。

至于说,鄙人另一嗜好,莫不是开机登入YouTube,把台湾流行天后阿密特最新专辑音乐录像从早播到晚,边看边听边哼边唱。否则,倘使一介草野之民,终日想入非非,戆头戆脑地给当代经济问题逼疯了,岂不是阿弥陀佛?

:大卫•哈维较新著作包括了《资本的空间》(2001)、《巴黎,现代性之都》(2003)、《新帝国主义》(2003)、《新自由主义简史》(2005)以及《新自由化的空间》(2005)。

原载《光华日报·异言堂》作者专栏“肉身思考”(2010年1月21日)。

5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USE VALUE使用價值

Use value: The use value of a good (say, X) is the maximum amount of other goods willingly paid for acquiring good X.

假如我「最多願意支付」 3 個蘋果以換取 1 隻香蕉,則我對香蕉的使用價值便是 3 個蘋果。留意,是「最多願意支付」的量,不是「所須支付」的量。

為甚麼一件物品的使用價值是指「最多願意支付」的其他物品的量?張五常教授曾對此解釋,其大意如下:

When a person is willing to pay, at maximum, $10 to buy a good, the value of the good must be worth of $10; otherwise, he will not be willing to pay $10 for it.

按教授所說:當我最多願意支付 $10 購買蘋果,即代表這蘋果的價值必不少於 $10,不然我絕不會願意付出 $10 購買。以此推算:當我們願意支付的代價愈高,物品的價值便愈高。簡單來說:教授無非是指出「使用價值」的定義是 "self-evident (不解自明)" 的,並無說明以 "maximum amount willingly paid" 為「使用價值」的定義在分析行為上有何作用。

Anonymous said...

EXCHANGE VALUE交換價值

所謂交換價值,就是在市場上購買或與其他人交換時,我們實實在在需要付出的代價。在市場上,購買一樣物品的實際代價,就是我們要付的價格,這個情況之下,交換價值便是價格了。

我買一個橙,橙販出價六元,如果我買,我便要付出六元來獲得那個橙。那是實際我需要付出的代價,從而令我可以獲得我想要的橙,那六元是我買這個橙的交換價值。

記著,交換價值是實際要付出的代價,與使用價值不同,使用價值是指願意付出的最高代價。

Anonymous said...

REAL VERSUS NOMINAL VALU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In economics, NOMINAL VALUE refers to any price or value expressed in money of the day, as opposed to REAL VALUE, which adjusts for the effect of inflation. Changes in real value reflect only changes in the actual quantity, Q, of goods or services produced; whereas changes in the nominal value reflec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changes in the quantity and changes in the price, P. Real values are used when one wishes to consider changes in actual material quantities, without price changes confusing the issue. They are often used for expressing prices of commodities, and for aggregate measures such 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 single real value has no meaning. Real values always express a quantity existing at some point in time in terms of a quantity existing at some other point in time: for example, the output of an industry this year in terms of its output last year. Frequently, a series of real values is given, all members of the series expressing their quantity in the terms of one chosen point, which is called the base of the series. For example, one may se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figures for a succession of years, all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e prices in one base year.

Real values may be expressed as a money amount: the price that the quantity concerned would have been worth in the base year; or they may be expressed by assigning the quantity in the base year some arbitrary, easy-to-calculate, index number – usually 1 or 100 – and expressing the quantities in the other years in terms of that number. (…)

Anonymous said...

AUTHENTIC VALUE真實價值

(bnext.com編輯部 撰文/丘美珍)從我進入記者這一行,就進入了與「真相」搏鬥的戰爭中,過去在新聞學院的訓練中,學院主張的採訪技巧(例如每個議題必須詢問多人)、寫作規格(每篇文章應廣納多人觀點),大半是為了追逐真相而建構起來的方法學。

不過,網路改變了這一切。過去的讀者,他授權記者在保障公眾利益的前提下,為他尋求真相;不過,現在的讀者,他相信「真相都在網路上」。

這一週參加的兩個記者會(東方線上、三立電視),都不約而同的以「真實」為名,提出了在他們專業領域上的新主張。

多年來不懈地觀察台灣消費趨勢的東方線上(i-survey),在週二(2008年12月16日)提出了他們對未來消費趨勢的見解,關鍵字叫做「真實消費」。要理解「真實消費」,必須先理解現今存在消費者心中的「真實價值」(Authentic Value)是什麼,也就是「值得買」的感覺從哪裡來?這是一個全新的消費運動,卻靜默地在我們身邊發生。

購買一台新的MP3,我們必定經歷一番徹底的網路搜索,以確定我們看到了所有可能的款式、功能、顏色,供我抉擇,然後鎖定目標,在網路和實體通路中瘋狂比價,為最後可能節省下來的1000元、500元、10元、5元沾沾自喜。消費專家說這是前所未有的理性消費。

購買一罐待客的茶葉,我們一定要瞭解這個茶莊數十年來一步一腳印的創辦歷史,並且要在網路上親眼看到,一片看似平凡的茶葉,是如何被製成如今收藏在精緻茶罐中的藝術品。這些日常食品的例行製程,在網路上卻成為消費者渇求的高感度演出。消費專家說這是建立與消費者連結的重要關鍵。

(……)

--------------------

真實消費的內在意涵:消費者的新樣貌(new profile)與實需求(unmet need)

東方線上董事長詹宏志先生指出現今消費者心境已轉為在自己確信有價值時才有消費行動,格外謹慎小心,追求Authentic Value 真實消費:即在消費上對真實、正宗、與價值。

而真實消費並非全新概念,在歐美樂活研究(Lohas)的文化創造族Culture creative對真實價值的追求已見端倪;台灣在經濟緊縮的加倍催化下,真實消費的傾向更清楚顯現,詹董事長認為「真實消費」極可能成為台灣消費態度上的重要內容,是長期行為而非短暫現象。

對於真實消費的意涵,東方線上董事長詹宏志先生更深入提出其具體內容:

• 崇尚自然(食物、材料與製程),對取得的物品的材料希望回歸接近自人不希望是人工的,不希望是化學的。

• 希望了解全部過程(whole process),渴望想聽到故事,並且對產品後面的人感興趣而不是直接接受終端產品。

• 對耐久財(或比較大的消費)有研究的傾向(閱讀或網路),都希望能夠收集較多資料做好研究,再做決定。

• 需要確切的價值但不是用品味來交換,消費者對品味的追求是不打折的,希望能夠維護自己想要擁有的品味,但要以較合理的代價取得,對合理對價關係有渴求。

• 品味自成系統:消費者對品味其實自己已經形成一個認知系統,也不會拿來跟價值交換。

• 對品味的歷史淵源感興趣:對任何一個品味的美學系統或歷史淵源都有興趣,想知道這是什麼?這是怎麼來的?

• 審慎消費,習慣仔細閱讀產品訊息,如果產品沒有值得期待的訊息,消費者會變得無法進入而沒有感覺。

• 對每一個出產地通通有態度,而且願意付較高價格取得某地(有認同)所生產的商品;甚至願意到生產地購買(包括出國在內),消費者更願意相信自己親身到當地去買當地生產的商品。

• 對舊東西、老東西(以及二手貨)也有正面態度。

Anonymous said...

價格如何決定?
PRICE DETERMINATION?

同一現象可由不同的理論解釋。例如常用來解釋價格的理論便有三個。

Supply and demand thoery(供求理論):供求理論假設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例如,此理論推斷,若政府停建居屋,整體樓宇供應會減少,使樓價上升。

Thoery of interest(利息理論):在利息理論中,(資產)價格是所有(未來)收入的折現值。Price is all (future) incomes discounted.

Pepetuity formula:Price = standard income ÷ market interest rate. 此理論推斷,當利率上升,資產價格會下降;反之亦然。

Property right theory(產權理論):價格取決於產權是否完整。這理論斷言use right(使用權)、income right(所得權)及transfer right(轉讓權)愈完整,價格便愈高。

Use right的例子:此理論推斷可以興建丁屋的農地的價格比不可以的高。

Income right的例子:此理論推斷不受租務管制規管的樓宇的價格比受規管的同類樓宇的價格高。

Transfer right例子:此理論推斷可以任意轉售的樓宇的價格比有轉售限制的同類樓宇的價格高。